悬疑推理第四季【转】
  • 浏览:1885 评论:21 人

  • 第一题:
    夏日早晨,某大型超市的保险箱被撬了。经过仔细勘察,发现罪犯留在箱体上的指纹,确定作案时间是凌晨2至4点。经过侦查,发现给超市送货的食品公司货车司机室嫌疑犯,并提取了他的指纹,经比对后认定与罪犯留在保险箱上的指纹一致,警方传讯了这位司机,可司机却说凌晨2至4点他正在自己家里拍摄牵牛花开的全过程,并提供了连续照片为证,审讯陷入僵局。
    迷惘的刑警来到植物研究所,请教了植物学专家。专家证明,牵牛花确实是在夏日早晨开放。专家来到司机家中,经对比照片和盆花,确认不可能有第二盆同样的花。
    这就怪了,难道这世界上竟有两人的指纹和细节特征完全相同?不可能!科学早就证明了这一点。那么司机究竟是不是盗窃犯呢?如果是,那他又是采取什么办法分身的呢?




    第二题:
    一架夏威夷水陆两用游览飞机被劫持了,劫机者开枪击坏了发报机,使飞机与地面无法联系,命令驾驶员按他指示的方向往北飞,飞到海面上,那里有一艘潜水艇在接应他,他身上带着绝密情报。
      劫机者站在马克旁边,用望远镜观察着海面,发现来得过早了,潜水艇还没露出水面,只得命令驾驶员在空中盘旋。驾驶员提高高度,盘旋飞行。此时,突然起风了,平静的海面上掀起了白色巨浪。驾驶员一直在画着三角形的路线盘旋飞行。这时,劫机者见潜艇浮出水面,便命令驾驶员把飞机降落在潜艇旁边。驾驶员拉下油门杆,减小了动力,飞机开始下降。虽然紧贴海面下降,但驾驶员故意着水失败,从潜水艇的头上飞过去,再次抬起机头。潜水艇上穿着保护色制服的人正在放橡皮筏。
      "喂,你在干什么?快点儿着水!"劫机者气急败坏地喊道。
      驾驶员嚷嚷道:"这不是直升机,如果不看准风和浪的方向着水,飞机会翻倒的,那时你我只能去哺鲨鱼。外行少插嘴!有插嘴的工夫,赶快去穿上座席下面的救生衣,赶上侧浪是会弄翻飞机的!"让驾驶员这么一吓唬,劫机者赶忙穿上救生衣。驾驶员为争取时间,作大幅度盘旋。这次虽然顺利地浮在水面上,但距潜水艇还有200米远时,他就把发动机关了。劫机者见状,就用****顶住了驾驶员的后脑勺。
      "扣板机前,你给我好好听着!"驾驶员沉着地反唇相讥。
      正在这时,上空有声音传来。一架双引擎的水上飞机正飞速地朝这边飞来。海面上的潜水艇扔下橡皮筏慌忙开始下沉。驾驶员紧紧抓住了劫机者的手腕。"为时已晚了,那是海军的水上飞机,是接到我发出的求救信号,赶来救我的。"
      没有了报话机,又是在渺无人烟的大海上空,驾驶员是怎样发出了呼救信号呢?




    第三题:
    某天夜里,罗昌在宴会上盗取了珍贵的项链之后,回到了自己的住处,急忙摘掉化妆用的假发和胡须,穿上丝绸长袍坐到书房里的沙发上,他刚刚松了一口气,门铃响了,来人是一个著名侦探张斌,于是罗昌内心警觉起来,但还是做出一副笑脸,热情的把这位不速之客请到书房,在一张桌子旁坐下。桌子上摆着一个插满红色郁金香的花瓶,而郁金香的所有的花瓣都是闭合的。
    “罗先生,今晚你在哪儿干什么了?”张斌开门见山地问道。“我是一直呆在家里的。你到来之前,一直是我一个人安静地在书房里看书。你看,就是那本书。”罗昌说着指着桌上扣着的那本书。
    张斌把罗昌递过来的书翻了一下,放在桌上,他突然发现花瓶里插着的郁金香不知什么时候花瓣都张开了。他拔出一枝看了看,又把花插进去,然后肯定地说:“罗先生,装也没用,你那套不在作案现场的证明纯属谎言,还是把项链交出来吧。”
    名探是如何识破罗昌的谎言的?证据是什么?




    第四题:
    在圣玛丽密特村,住着一位独身经理。一个夏天的早晨,经理被枪
    杀,尸体就在他的住宅里。
    奇怪的是,一朵鲜红的大丽花插在死者口中。无疑,这是罪犯所为。
    可是,这朵花意味着什么,警察都不明白。
    调查结果,有三个嫌疑者:
    一个是被害者的表姐,和被害者有继承遗产的纠纷。
    另一个是被害者的朋友,死者不徇私情,告发了他的偷税行为。
    还有一个是被害人的邻居。
    一个有名的私人侦探,得知这些情况后,立即给警察打电话:“这
    些简单的案子都破不了,真没用。请你们查一查百科全书,或者花卉辞典。”
    警察来到这个名侦探家里追问罪犯是三个中的哪个时,他回答说:
    “犯人是被告发偷税的死者的朋友。犯人认为被害者背叛了他们多年的
    友情,所以把他杀害了。”
    “可是,仅有动机,没有证据啊。”
    “证据就是死者口中插着的大丽花。”
    “大丽花……”试问,大丽花怎么是罪犯杀人的证据呢?




    第五题:
    济阳县有个差役奉命逮捕一名犯人,在押送去县衙的途中犯人突然死去。那差役将他就地安葬后,回县衙复命。但死者家属不服,状告差役途中杀人。由于当时没有旁证,无法确认那人是暴病死亡还是被差役害死。而差役与死者家属又各执一词,遂成了疑案。上下转辗了30 年,还无法判处。
    朱垣任济阳县令时,接办了这个案件。他决定采用验尸的办法来证明死者的死因。但事隔时间久远,验尸能有效吗?然而除了验尸外,别无他法。担任验尸的仵作很有经验。他命助手挖地架木,将棺材抬到木架之上。棺材的四面卸开后,仵作拨开上面的腐土,显示出死者的白骨,他又将骨架摆正位置,用草席覆盖好,然后把醋慢慢地注入尸骨之中。过不多久,尸骨开始软化分解。仵作抓紧这时间仔细观察,发现死者脑骨上有紫血痕,约有一寸左右。他将这一发现报告朱垣:“死者脑骨有伤,系被人打击造成。”
    家属听了仵作的报告,顿时大哗,认为死者确系被杀而死。死者的长子,此时亦已作为人父。他向朱垣诉说:“家父被捕,本系冤屈,而差役草菅人命竟下手将无辜之人杀死,万望大老爷为小民申冤昭雪。”
    那当事者差役,已是衰衰老翁,早已退休归家,耳聋目花,但记性尚好,慌忙辩解说:“我只是奉命捕人,与他无怨无仇,何必杀他?当时他分明是患了绞肠痧突然死去,务请大老爷作主。”死者长子更加振振有词:“家父既然患病死去,你何必仓促掩埋,分明是心虚胆怯,暗做手脚,敲诈不成而杀人才是实情。”
    这场官司打了30年,在场者不去分辨谁是谁非,认为以仵作验尸结果作出判决最为公正。朱垣力排众议,他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脑骨上的伤痕,说:“要查实死者的死因,还需观看血痕是否能被洗去。”仵作闻听朱垣之言,不由感到惊奇,说:“血痕入骨30 年,如何能洗
    去?”朱垣笑笑说:“不妨洗洗一试。”仵作依言将伤痕的血迹用清水洗刷,果然将血迹洗净,露出的白骨并无伤痕,说明了死者并非系他杀致死。你知道其中道理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