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道是题目有问题?
  • 浏览:1206 评论:26 人

  • 为何端午变得快乐?

    以下纯属个人见解,思考源于今日装逼失败进行的反思。欢迎各抒己见,拒绝人身攻击。

    度嬷嬷不要再删了!






    当年为了和棒子国抢文化遗产,我们吆喝着重视传统文化,勿忘国人尊严。沸沸扬扬一番之后,于是每年的日历上添了几个“休”字。
    何为“休”?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休,息止也。”休,会意,从人,从木。人依傍大树休息。想必日历上多出的几个“休”字从本义,即rest。




    然后呢?rest啊!上班的回家补眠,小情侣手牵手独处三天,学生背着一摞作业回家。这不赶上高考结束吗?端午放假对刚刚摆脱苦逼高中生涯的准大学生来说,有什么区别?噢,可能多吃了几个粽子。
    现代人的生活结构决定了任何假期都是难能可贵的喘息机遇,那几个“休”字,是被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切切实实付之实践的。那些节日仪式呢?吃粽子赛龙舟?嗯,我们都在吃粽子,各种牌子各种馅儿的粽子。




    此外呢?农村人口流入城市,城市中无数蝼蚁般的人群为着房子车子医疗苦苦挣扎,还有多少真正宁静干净的地方?各种文化汇合各种思想侵蚀,我们的价值观为金钱之外的东西腾出了多大的空地?走得太快,忘记瞟瞟沿途的风景,可是走慢了,你就出局了。可恨可悲亦无奈。
    如此,有多少地方至今仍旧保留古老风俗,愿意轰轰烈烈地去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?对,大多数人知道的是,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忠君爱国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。毕竟是语文试卷上经常出现的考题。也有部分人认为端午是为了纪念伍子胥、曹娥。




    那么,我们再照大多数人所知道的关于端午的一些点滴常识——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、伍子胥、曹娥,来稍说两句。作为纪念古人的节日,我们纪念的是被君主流放自沉汨罗江的屈原,遭受谗言被奸佞陷害的忠良伍子胥,投江寻父尸身的孝女曹娥。在封建社会,讲求忠君爱国、父父子子之孝道,显然是封建统治者为强化专制统治而强调的一系列伦理纲常。很多人被包裹着专制实质的这层外衣迷惑,如此延续千年。可是时过境迁,各种原因导致这种强调被削弱。




    进化论爱讲:适者生存,不适者则亡。真正沉淀下来的,是历史选择的结果。旧的死亡,必有新的代替。是否旧不如新,又或者新不如旧,难下定论。也正如,端午节之来源本就争歧颇多。为何时至今日,普遍习俗只剩下食粽、赛龙舟等?历经千年,这些东西都在不断地改变,淘汰或者更新的结果,自然众说纷纭。




    1.端午节
    “端”字有“初始”的意思,因此“端五”就是“初五”。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“午”月,因此“端五”也就渐渐演变成了“端午”。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“初五为五月单五,盖“端”字之转音也。”




    2.端阳节
    据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,因仲夏登高,顺阳在上,五月正是仲夏,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,故称五月初五为“端阳节”。
    重阳节亦有登高,登高有辟邪之意。个人认为,端阳节此处应有辟邪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