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ailsa434
2012/8/8 4:14:10
为何端午变得快乐?
以下纯属个人见解,思考源于今日装逼失败进行的反思。欢迎各抒己见,拒绝人身攻击。
度嬷嬷不要再删了!
 
当年为了和棒子国抢文化遗产,我们吆喝着重视传统文化,勿忘国人尊严。沸沸扬扬一番之后,于是每年的日历上添了几个“休”字。
何为“休”?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休,息止也。”休,会意,从人,从木。人依傍大树休息。想必日历上多出的几个“休”字从本义,即rest。
 
然后呢?rest啊!上班的回家补眠,小情侣手牵手独处三天,学生背着一摞作业回家。这不赶上高考结束吗?端午放假对刚刚摆脱苦逼高中生涯的准大学生来说,有什么区别?噢,可能多吃了几个粽子。
现代人的生活结构决定了任何假期都是难能可贵的喘息机遇,那几个“休”字,是被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切切实实付之实践的。那些节日仪式呢?吃粽子赛龙舟?嗯,我们都在吃粽子,各种牌子各种馅儿的粽子。
 
此外呢?农村人口流入城市,城市中无数蝼蚁般的人群为着房子车子医疗苦苦挣扎,还有多少真正宁静干净的地方?各种文化汇合各种思想侵蚀,我们的价值观为金钱之外的东西腾出了多大的空地?走得太快,忘记瞟瞟沿途的风景,可是走慢了,你就出局了。可恨可悲亦无奈。
如此,有多少地方至今仍旧保留古老风俗,愿意轰轰烈烈地去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?对,大多数人知道的是,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忠君爱国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。毕竟是语文试卷上经常出现的考题。也有部分人认为端午是为了纪念伍子胥、曹娥。
 
那么,我们再照大多数人所知道的关于端午的一些点滴常识——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、伍子胥、曹娥,来稍说两句。作为纪念古人的节日,我们纪念的是被君主流放自沉汨罗江的屈原,遭受谗言被奸佞陷害的忠良伍子胥,投江寻父尸身的孝女曹娥。在封建社会,讲求忠君爱国、父父子子之孝道,显然是封建统治者为强化专制统治而强调的一系列伦理纲常。很多人被包裹着专制实质的这层外衣迷惑,如此延续千年。可是时过境迁,各种原因导致这种强调被削弱。
 
进化论爱讲:适者生存,不适者则亡。真正沉淀下来的,是历史选择的结果。旧的死亡,必有新的代替。是否旧不如新,又或者新不如旧,难下定论。也正如,端午节之来源本就争歧颇多。为何时至今日,普遍习俗只剩下食粽、赛龙舟等?历经千年,这些东西都在不断地改变,淘汰或者更新的结果,自然众说纷纭。
 
taocong87
2012/8/8 21:35:35
从端午节的各种名称,大致可推出一二。此处仅略举部分名称。
 
1.端午节
“端”字有“初始”的意思,因此“端五”就是“初五”。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“午”月,因此“端五”也就渐渐演变成了“端午”。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“初五为五月单五,盖“端”字之转音也。”
 
hsww36jiu
2012/8/8 22:41:45
2.端阳节
据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,因仲夏登高,顺阳在上,五月正是仲夏,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,故称五月初五为“端阳节”。
重阳节亦有登高,登高有辟邪之意。个人认为,端阳节此处应有辟邪之意。
 
3.龙舟节
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,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。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,其起源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。
赛龙舟本就是中国民间一种娱乐竞技项目,在许多喜庆节日里出现,传到国外后出现了国际赛龙舟比赛。赛龙舟这项活动本身的性质,很容易使端午节最初的意义发生变化。
 
4.当五汛
在上海部分农村,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,如奉贤、南汇等地区,习惯上称“端五节”为“当五汛”。
这一带地区应该经常发生洪涝灾害。“当五汛”可能是“挡五汛”,古代科技落后,各种措施不齐全,人们无力抵挡灾害,就会祈求神灵庇佑。由此会有许多节日以及仪式,以沟通神灵,传达普通人的心愿。这也仅仅是我的个人猜测。
 
5.浴兰节
端午时值仲夏,是皮肤病多发季节,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。汉代《大戴礼》云:“午日以兰汤沐浴”。
驱除疾病痛苦,也许就是端午节某个方面的意义。
 
6.解粽节、端礼节、菖蒲节
(1)古人端午吃粽时,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,长者为胜的游戏,故又有“解粽节”之称。
(2)在湘南地区沿古俗,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“五月初五”,在门上挂艾叶,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。人们认为经过洗礼,可以驱走疟疾,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。
(3)古人认为“重午”是犯禁忌的日子,此时五毒尽出,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,如在门上悬挂菖蒲、艾叶等,故端午节也称“菖蒲节”。
粽叶、艾叶、菖蒲,可能皆有驱疾辟邪之意。由此可见,也许端午节中驱疾辟邪的含义可能占很大部分。
 
7、女儿节
明沈榜《宛署杂记》:“五月女儿节,系端午索,戴艾叶、五毒灵符。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,饰小闺女,尽态极研。出嫁女亦各归宁,因呼为女儿节。”
既然是明代的记录,个人推测可能这种风俗是很久之后才出现。端午的含义在不断地变化。新旧习俗的交融,不同区域习俗的交汇,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在不断更新。久而久之,其意义已经千变万化。
 
whitewolf
2012/8/9 12:22:17
从端午节的各种名称推之,可能端午本就是一种祭神祈福、驱疾辟邪的节日。闻一多《端午考》、《端午的历史教育》认为,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“龙”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。闻一多认为,屈原和端午联系,始于南朝梁吴均《续齐谐记》。齐谐者,志怪者也。这类记载奇闻异事的书籍,本就存在很多虚构。此外,端午划船在纪念屈原之前已经出现。总之,关于端午来源众说纷纭,其意义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 
sky51666
2012/8/9 12:22:32
时至今日,我们对端午的了解已经所剩不多——
“端午去哪里玩儿啦?”“啊?宅家里?!”“我去了XXXX这些地方,假期就是人多……”
 
gameman1
2012/8/9 14:12:31
是褒是贬,如何去看,以我狭窄的眼界与有限的知识,无法妄下评判。也只能说,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东西,而这些值得我们反思。如何选择如何扬弃,如何不变得面目全非,如何给金钱以外的精神文明腾出空间,不人云亦云,亦不固执己见。
 
大概几年前,就对“节日”这2个字看得很冷淡。春节变成了吃喝节跟走亲戚节,其他节日都变成了阿姨说的那种“休息“节。唯一印象深的一点的是清明节,跟父辈去祖先的坟前烧点纸钱,听他们说说家族以前的那些事。脑子里想着要干出点什么,不至于像祖先一样过得平平淡淡。
 
343645044
2012/8/9 21:56:54
手动点赞
 
apple1212
2012/8/9 23:26:37
我居然一字不落地看完了……说,该怎么奖励我
 
woshihaha
2012/8/10 7:31:16
好长呀不想看只想吃 
   
     你这样让我很是焦灼啊